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数码生活 数码生活
海尔手机是哪一年生产的_海尔手机是哪一年生产的品牌
ysladmin 2024-06-29 人已围观
简介海尔手机是哪一年生产的_海尔手机是哪一年生产的品牌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海尔手机是哪一年生产的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相关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海尔手机是哪一年生产的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海尔成立于哪一年?海尔这个品牌有什么故事?
2.海尔是哪国的品牌?
3.海尔i860手机怎么样
4.海尔是中国的品牌吗?
海尔成立于哪一年?海尔这个品牌有什么故事?
迄今为止海尔所有的成功,将最终归结为两个字:品牌。———采访手记
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通用的产品,但大多数人绝对知道“通用”这两个字。
你可能记不住海尔的上万种产品,但你绝对清楚“海尔”这两个字的分量。
对于这种沉甸甸的分量,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尽人皆知的注解:2004年1月31日,世界品牌实验室正式评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海尔以第95位名列其中。而此前,海尔的诸多品牌荣誉早已如雷贯耳。
对大多数人来说,惟一的一个中国企业,惟一的一个中国品牌,迄今为止第一次进入世界品牌排行榜,当然是一个颇具震撼力的事件。然而,更具震撼力的却是那个世界级品牌的梦想,那个一直洋溢着民族自强精神的品牌之梦,那个3万海尔员工的品牌之梦。这样一个梦想,比今天100强的地位具有更绵长的魅力。
对这种魅力,张瑞敏曾经有过一句动人的阐释:中华民族需要世界级的自主品牌。
海尔的名字叫“梦想”
上个世纪的年。海尔。
面对着排成长队等着提货的车队,面对着一天比一天繁忙的生产线,总是匆匆行走着的张瑞敏,却少有心满意足之态———要知道,在那个需求大增而供应不足的年代,心满意足是很多家电企业的共同心态。
面对日益高涨的效益数字和冰箱产量,张瑞敏的胸臆中却鼓荡着一种截然相反的审视,他看到了这种繁荣的另一面。环顾着国内外家电业的现状和走势,他萌生了一个今天看起来很普通的结论:这种基于产品而不是品牌的繁荣,缺乏持久的意义,海尔需要的是另一种繁荣———一个持久品牌下的繁荣。
张瑞敏曾在许多场合回顾过这段历史:当时弥漫于家电业的那种自满情绪,掩盖了许多看不见的危机,大多数人因为有市场,从而不再关注市场,最终失掉了市场。
然而,不管怎样说,在当时的环境下,对当时的绝大多数人———包括业界同行来说,海尔的品牌之梦一方面看起来根本没有必要———如此好的效益要什么品牌?从另一方面说,那只不过是一个带有浓厚浪漫色彩的哥德巴赫猜想,一个从废墟上刚刚翻身的中国家电企业,还想有品牌?还想与世界品牌一比高低?
那是一个只要有产品———即使质量稍差都能卖得出的时代,一个离品牌甚至质量相距甚远的“供应缺陷”时代,一个众多企业连商标意识都没有的时代。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个背景,1980年代早期,海尔品牌之梦开始生长的那个时刻,才具有如此动人的意义———这种梦想充满着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企业精神,一种充满前瞻意义的创新精神。
正如后来人们所评价的那样:人人都会做梦,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敢于梦想———张瑞敏和3万海尔人却早早拥有了梦想。
大多数人认为海尔的名牌战略应该从1988年算起,有关资料也有这样的记载,然而,海尔创业初期的一切却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从年开始,海尔走得就是一条品牌之路,而不是产品之路———甚至早期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质量历程。
很多人记住了1985年的那个故事,也有许多人见过至今还陈列在海尔的那把大铁锤。那一天,张瑞敏带领员工砸掉了76台质量有缺陷的冰箱。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有关产品质量的传奇故事,然而,故事的核心却不是质量本身,而是一个品牌传奇的开始。
此后,海尔所有的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都可以也只能在一个层面上求解:中国名牌、世界名牌。
1988年,中国家电业的第一块冰箱质量金牌颁给了海尔———海尔用自己的方程式,破解了世界级品牌这一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个“谜底”。1991年,“海尔”又首次作为一个整体品牌向世人亮相:这一年,海尔成为中国十大驰名商标。此后,海尔挟早期品牌之威,以品牌本身特有的张力,实施了大规模的低成本扩张。此一扩张,使海尔产品覆盖了白色、黑色、米色家电领域,而这种扩张,又促使海尔品牌的内涵更加丰富:海尔成功地从产品层面跃升为品牌层面———“海尔”两个字,已经是一个产品群体和企业群体的象征。
此后,在“国门之内无名牌”战略思维的推动下,“海尔”具有了更新的内涵和指向:跨越大洋,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占有一席之地。以产品出口带动“品牌出口”,为海尔品牌真正赋予“世界意义”……
进入世界品牌100强,海尔无疑完成了一次世界级的聚焦。这是一个瞬间,但却蕴藏着19年的漫长。19年来,历尽艰辛的海尔人开创了许多业绩,但只做了一件事———创立品牌,或者说海尔人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创立了一个世界级的品牌。
一位参观过海尔的联合国代表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海尔是一家具有很大远见的企业。”这句话是对海尔品牌之梦、海尔19年品牌历程的最好阐释。
海尔的名字叫“市场”
张瑞敏的那句话让许多人为之耳目一新———海尔品牌不是评出来的,而是消费者用钞票买出来的。
在海尔的所有经营理念中,“市场”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意义———“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也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客户永远是对的”。海尔之所以对市场如此看重,当然还是源于对一个百年品牌的孜孜以求。在海尔的创业历程中,曾有许许多多的丰碑,但海尔最相信一句话: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丰碑才是最永恒的。
所以,市场是“海尔”这个品牌的最贴切诠释。
海尔品牌之所以植根在广大用户心中,源于海尔不懈的市场创造———在创造中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我们所熟知的酸菜冰箱、双动力洗衣机(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可以听 MP3的手机、可以保存节目的追时彩电、流行于美国大学生中的电脑桌冰箱、流行于日本单身一族的个人洗衣间、流行于中东的大袍子洗衣机等等,都是新的需求创造,也都是新的价值创造。
海尔品牌之所以植根于广大用户心中,源于海尔不懈的服务创新———在创新中彻底消灭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距离。从1994年的无搬动服务到1996年的先设计后安装,从1997年的五个一服务、1998年星级服务一条龙再到2001年的空调无尘安装以至于全新的“全程管家365”———每一次服务升级,都让用户走近海尔一步,以至于最终实现了无距离。
这就是我们已经听过多次的那句话:海尔推倒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墙。
而推倒这堵墙的过程,也就是让人人都成为经营者的过程,海尔称之为 S BU,即策略事业单位———人人都连结市场,人人都创造价值。海尔用每一位员工的创造性,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创了许多市场传奇。
海尔售后服务员丁永强有这样一段小小的经历。今年2月份的一天,青岛市四方区的一位用户来电说冰箱不通电了。丁永强登门后发现是用户家的插座松动了。两分钟不到,问题解决。但丁永强并没走,而是将该用户家的所有海尔家电作了通检。检查中发现燃气灶打几次火才能点着:原来电池没电了,而用户家里又没备用电池。看到用户一个人在家不方便,丁永强自己跑到楼下买来电池换上,燃气灶一打就着了,用户很高兴。但不放过一个细节的丁永强发现火焰是黄的,便又主动将燃气灶的出气孔清洗了一遍,直到火焰变蓝,用户为此再三表示感谢。丁永强刚回到单位,就接到了这位用户的电话,原以为用户还需要新的服务,但却听到用户说:我家新开的旅馆,需要26套空调,将来还需要26台彩电,我们还想买海尔的产品……
这个细节当然毫无传奇色彩,但丁永强的这段经历,却作为海尔成百上千个服务故事中的一个,代表了海尔有关市场和品牌理念的全部,代表了海尔传奇性品牌市场的全部。
其实,从19年前到现在,海尔一直在默默地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市场革命,这场革命中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海尔品牌熔炉中的一次加温。
海尔纽约大厦上飘起海尔旗帜的那一刻,曾令许多中国人为之振奋,也令许多美国人为之睁大了双眸———那是海尔这个中国民族品牌在美国本土扎根的一个耀眼标志,那是一种品牌宣言,而这一宣言,实际上从上个世纪末就已经开始。
上个世纪的1990年,海尔首次试水国际市场,将海尔品牌投放到家电“鼻祖”的德国。尽管当时有很多人不以为然,但对海尔品牌的国际化来说,那绝对是革命性的一刻———海尔用这种大胆的举动,启动了自己“先难后易”的新市场战略。当然,这一战略的指导思想已经尽人皆知:海尔没有靠价格战,而是靠质量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赢得了德国人对海尔品牌的认可。
此后,海尔以此为基础不断演绎的国际市场攻略,总在令人眼花缭乱中出奇制胜。欧洲市场、亚洲市场、美国市场、中东市场……海尔以高质量的产品带动品牌的战略,相继取得成功。
如今,海尔这个品牌已经成为世界上所有本土化品牌的综合概念,这种概念已经远远超越了产品的范畴,延伸为一种看不见但却存在于世界各地消费者心中的文化———源于本土但又超越本土的文化,一种品牌文化。海尔将其称之为“三融一创”:融智、融资、融文化,创本土化品牌。从这个角度说,海尔这个名字已经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
这种意义就体现在全球海尔个性化的产品、个性化的服务中,与本土融为一体。
2001年,海尔为巴基斯坦开发的两款冰箱投放市场后大受欢迎。但用户也反映了一个十分集中的问题:冰箱制冷效果不理想。设计人员为此反复做了试验,证明完全符合标准。然而,海尔并没止步,当客户经理走访用户家庭后发现,巴基斯坦大部分家庭人口多,一家30几口人的情况很普遍,天气热的时候,一天开关冰箱几十次很平常,从而影响了制冷效果,于是,设计人员立即进行产品改进设计,最终解决了问题,满足了巴基斯坦用户的需求。
今天的海尔,已经拥有了完整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拥有18个设计中心,10个工业园(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营销网点58800个。在国内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均达到30%左右;在海外市场,海尔产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的12家、美国前10大连锁店。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目标。
如此庞大的市场体系,如此洋洋大观的制造王国,如此游刃有余的文化亲和力,如此广泛的品牌认知度,当然最终要归结为一种称谓:海尔。
海尔的名字叫“速度”
海尔有一款尽人皆知的产品,叫“小小神童洗衣机”。
这种洗衣机推向市场仅半年,即遭遇仿制。但海尔又旋即推出第二、第三代一直到第十二代洗衣机———海尔总是用令人惊奇的速度,来确立品牌的领先地位———总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事实上,海尔所有品牌意义上的成功,就来自于这种速度。
1998年9月15日,欧洲家电经销商 Y先生准备大批量定购海尔冰箱,并提出6种外观设计,同时要求5天内即看样机。4名设计人员承担了这项任务。按照“市场设计产品”的思路,设计人员一下子拿出了24种方案———仅每种外观设计就有6个方案可供选择。第5天下午,24台手工样机齐刷刷地摆在样机室里。此时,连续奋战了5天5夜的4名设计人员已疲惫不堪,纷纷坐到了地上。
其实, Y先生也知道他的要求有点“苛刻”,但当他如期来到海尔,看到远远超过6种设计要求的24台样机,而且个个超过标准要求时,倍感惊讶。21日下午,“兴致十足”的 Y先生又提出再制造一台50升小冷冻箱手工样机。第二天上午9时,当样机又按时摆在他面前时, Y先生感慨万分:在这些设计人员身上,我看到了宝贵的海尔精神,这种精神,让我想起25年前的惠尔浦,我在美国也没有看到如此优质高效的合作!
海尔清楚地知道:与很多世界级的名牌相比,无论在资金、规模还是技术方面,海尔都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无法相比,然而,海尔也清楚自己的优势:速度制胜。
有一份资料可以说明这种速度的魅力:
从1959年成立美国销售公司,到实现1.54亿美元销售额,松下费时10年时间(1969年),对这一速度,美国著名的行业杂志 H FD曾称之为“惊人的增长”;而美国海尔成立于1999年,到实现1.5亿美元的销售额,仅用了3年的时间(2001年)!显然,海尔依靠速度实现了对先行者的追赶!
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也曾经用“奔跑”来形容海尔———海尔在不停地奔跑中获取速度、加速度。而这种奔跑是3万海尔人的奔跑。
海尔也曾经用三个词来描绘自己的发展主题:速度、创新、 S BU。速度被放在了第一位。然而,这种速度又是创新性的速度,这种速度又是每一位 S BU的速度,因此,三者之间是一种互为依存、互相促进的战略关系。
为实现这种战略速度,1998年,海尔正式启动市场链流程再造行动。这一行动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一种市场快速反应的机制,以改变过去带有相当行政色彩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构———在张瑞敏的思维中,这种传统架构容易造成信息反应迟滞,而信息反应迟滞当然影响市场反应速度。
经过长达5年的艰难探索,海尔无疑在这项以网络为基础、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行动中,实现了业务流程的初步再造,而且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效果———我们所熟知的零距离、零库存、零运营资本,便是这种再造的结果———这三者的实现全部来源于速度。
海尔的名字叫“海尔”
海尔这个名字之所以如此响亮,就因为它叫“海尔”———中国海尔,一个有着深深民族烙印的名字。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德国技术,到如今拥有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覆盖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在一片品牌空白的基础上,迅速完成了向自主品牌的嬗变、向世界名牌的嬗变———在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的道路上,海尔是无可争议的先行者。
自主品牌意味着自主创新,而海尔无疑是企业创新者的向导。且不说海尔平均每天有1.5个新产品问世,也不说海尔每时每刻都在按照客户的最新需求,实现产品的更新与创造,海尔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重构等方面所有的探索,都带有全新的革命色彩,都带有海尔自身的烙印。美国沃顿商学院就曾经这样评价海尔的流程再造:如果海尔成功了,在全世界将是独一无二的,是对世界管理学的一个突破和创新。而实际上,在许多方面海尔都是独一无二的。
自主品牌意味着自主的声音,而在世界品牌100强的行列中,与跨国巨头并列的海尔,无疑声音独特———一个中国的民族品牌。张瑞敏在世界性论坛上的演讲代表着海尔的声音,被评为美国以外全球25位最杰出商界领袖当然还是一种声音,而在日本、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繁华都市里,海尔品牌的巨幅广告与许多跨国巨头并驾齐驱,当然也是一种声音。在科隆世界家电博览会上,以最大展厅亮相并被媒体所追捧的海尔最为耀眼,这种声音当然更为响亮。在这样的声音中,没有人会再问:谁是海尔?
自主品牌是所有名牌的前提,而名牌是自主品牌强大吸引力的前提。在海尔的周围,聚集着一批世界500强,他们是海尔的分供方,甚至在海尔工业园的周围,就有跨国巨头开的工厂———而在海尔成长的初期,曾有跨国巨头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向海尔发出“并购通令”,海尔拒绝了。今天,海尔自主地选择着自己的供应商,包括世界500强。
今天的海尔,已经不是工厂和产品的概念,基于自主品牌基础上的这个世界品牌,正在实现着品牌输出——“贴牌海尔”已经成为许多国外厂家的大宗生意。而曾几何时,通用等品牌巨头一度还是输出品牌的垄断者。2003年,海尔没有投资兴建工厂,却增加了9家工厂,而这些工厂都是海尔品牌的“受益者”,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以海尔的名义。
今天的海尔,已经不仅仅是创造品牌,而且正在实现着品牌创造。海尔已超越了一个产品制造商的范畴,由这个品牌延伸出去,海尔不仅已经制定并输出着行业标准,而且正在输出着足以影响中国企业的一切,包括敬业报国的精神。
以严谨著称的美国《福布斯》杂志曾这样评价海尔:中国在国外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正如世界品牌实验室的100强认定一样,海尔对此无疑当之无愧。然而,海尔品牌仍然体现着一个不断丰满的历程———从过去到现在以至于未来,而已经习惯于否定自我的海尔,也并不会为此而全然陶醉。正如张瑞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那样: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这就是海尔的风格,海尔品牌的风格。 本报记者樊泽顺
做大做强自主品牌
一个从“废墟”上发展起来的民族企业,一个属于中国人的自主品牌,仅用了短短19年的时间,即从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率先实现了中国企业进军世界级品牌的梦想———海尔神话般的品牌创建历程,是一段敢想敢干、敢于梦想的历程,是一段坚韧不拔、默默奋斗的历程,也是一段坚持创新、不断创造的历程,更是一段瞄准世界一流、做大做强民族自主品牌、矢志敬业报国的历程。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段历程具有非凡的意义。
海尔19年的品牌历程,代表了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张瑞敏为代表的海尔人,之所以能够推动海尔攀登上世界级品牌的高峰,首先源于一种高瞻远瞩的视野,源于一种民族企业、民族企业家的责任,源于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从一开始,海尔人就没有将自己的眼光局限于企业和产品本身,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放眼于做大做强民族自主品牌,将跨入世界500强、做中国的世界名牌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正是这种远大的目标,促使海尔人19年来甘于寂寞、不为诱惑、默默耕耘,也正是这种目标,鼓舞着海尔人19年来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直到成功。这种基于远大理想的精神,这种敬业报国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海尔19年的品牌历程,是一段永远创新的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创新轨迹的最好写照。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海尔人不仅成就了成千上万种的产品,而且成就了一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企业、赫赫有名的世界级品牌,这本身就是创新的结果。然而这样一个成果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否定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追寻更高目标的结果。从最基本的产品质量到享誉世界的崭新市场理念,从最基本的管理制度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从打破旧企业架构到逐步形成新的企业流程,从“人人是人才”的人才理念到全员 S BU的崭新人力机制——海尔几乎颠覆了所有旧的经营体系,使企业整体充满着创新的细胞,使企业的每一寸土壤印上了创新的痕迹,这是海尔之所以成功的最关键动力,也应该成为每一个企业的动力。
海尔19年的品牌历程,是一段大胆开拓海外市场的历程,在中国经济、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的潮流中,海尔是最具风格的先行者。上个世纪80年代,当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还专注于国内市场,并为国内市场业绩而欣喜万分的时候,海尔就以世界级品牌为导向,以近乎冒险的“先难后易”战略,义无反顾地进入国际市场,先后攻克了德国、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铁桶般的市场堡垒,成为中国企业以质量和品牌开拓海外市场的第一例。可以说,没有这种持续不断的开拓,就没有今天海尔品牌世界级的地位。这种面对强势竞争对手而毫不气馁,面对各种困难而毫不退缩的海外市场开拓精神,应该成为每一个企业、每一位企业家的追求。
海尔19年的品牌历程,是一个民族自主品牌迅速发展壮大的历程。在世界级品牌的行列里,一直乏有中国企业的声音,拥有一个世界级的中国品牌,成为许多人的期盼,而海尔以探索者的身份,成功地实现了这一壮举,对民族企业来说,这是一种何等的荣耀。从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冰箱制造技术开始,海尔从最“原始”的技术消化迅速发展为技术创新,从一种产品发展为成千上万种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现了从引进到自我品牌发展的突破。而且,在合资成为许多企业追寻目标的时候,海尔不为眼前利益所诱,理直气壮地拒绝了找上门的合资“蛋糕”,理直气壮地高举起海尔品牌之旗,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对许多企业来说,海尔的自主品牌之路,有着鲜明的借鉴意义。
发展一批跨国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一批世界级的品牌,是这个时代的需要,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需要,也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海尔的实践证明,创造世界品牌并非遥不可及。正如海尔曾经和仍然面临着许多强劲对手一样,只要我们不怕困难、坚持开拓、不断创新,就一定会实现创世界名牌的目标。
青岛是一个曾经和正在涌现出许多中国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城市,我们拥有成熟的名牌土壤,拥有成熟的名牌环境,只要我们以海尔为表率,树立创世界名牌的远大目标,而且毫不动摇,就一定能够涌现出更多中国名牌、世界名牌。
海尔是哪国的品牌?
1、一个世界一个家 ?2、真诚到永远
3、海尔中国制造
4、海一样的新鲜,让尔永远满足
扩展资料
广告语原则
1、简洁
广告语要抓住重点、简明扼要。不简短就不便于重复、记忆和流传。广告语在形式上没有太多的要求,可以单句也可以对句。一般来说,广告语的字数以 6 —— 12 个字(词)为宜,一般不超过 12 个。这样的例子我们随处可见,能够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广告语基本都是很简短的。如中国知名民族企业海尔集团的广告语"海尔——真诚到永远";爱立信手机"沟通就是爱";耐克" Just do it ";海飞丝洗发水"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等等,最少的还有一个词的,比如 IBM 公司的" Think ",都是非常简练的。正是应了那句话:"浓缩的都是精华!"
2、明白易懂
广告文字必须清楚简单、容易阅读、用字浅显,符合潮流,内容又不太抽象,使受过普通教育的人都能接受。广告语应使用诉求对象熟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句子流畅、语义明确。避免生词、新词、专业词汇、冷僻字词,以及容易产生歧义的字词。也不能玩文字游戏,勉强追求押韵。西铁城表曾经使用过这样一则广告语"质高款新寰宇颂,国际名表西铁城"由于过于追求音韵的平仄起伏,使这句广告语给人的整体感觉十分晦涩,是西铁城公司的一个失败之作。而有一些公司的广告语则因其浅白、贴近生活流传甚广。比如那则非常知名的雀巢咖啡广告"味道好极了",仿佛是一个亲人或者朋友带着慧心的微笑向你推荐她的最爱,浅显易懂又十分亲切。类似的例子还有娃哈哈的"妈妈我要喝"等等,听起来就像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的事情。既宣传了产品又便于流传。
3、朗朗上口
广告语要流畅,朗朗上口,适当讲求语音、语调、音韵搭配等,这样才能可读性强,抓住受众的眼球和受众的心。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广告语都是讲求押韵的,比如"农夫山泉,有点甜","好空调,格力造","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等等,俯首即是。
4、新颖独特
要选择最能为人们提供最信息的广告语,在"新"字上下功夫。如新产品或老产品的新用途、新设计、新款式等。广告语的表现形式要独特,句势、表达方法要别出心裁,切忌抄袭硬套,可有适当的警句和双关语、歇后语等,迎合受众的好奇心和模仿性,唤起心灵上的共鸣。比如某电话机"勿失良机",巧妙的利用了"机"字的双关;又如前些年流传甚广的"万家乐,乐万家"前后两句运用顶真与回环,既包含了品牌名称又朗朗上口,"乐万家"的蕴义又十分温暖人心。一则成功的广告雕牌洗衣粉中的一句"妈妈,我能帮您干活了"既与产品功能相符又体现了母子间的深情,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广告语
海尔i860手机怎么样
海尔集团是中国的公司,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海尔品牌原先是德国的公司,后来中国海尔引进技术成立了中国海尔,总部设在 青岛,主要是生产冰箱.现在已经变成了强大的跨国公司,业务主要涉及家电生产.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128亿美元)。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于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简称: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
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是海尔集团旗下之一间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股票代码为「1169」,并于2005年1月31日正式完成更名,即为现用名。本集团主要业务包括生产及销售移动电话,以「海尔」品牌名称制造及销售之洗衣机等。
发展沿革
1、2000年9月和10月,海尔集团与中建电讯在香港及青岛分别成立了飞马香港和飞马青岛两家手机合资企业;
2、2001年12月,海尔集团将其拥有的49%飞马香港的股权注入1169;同时,中建电讯亦将其持有的51%飞马香港和49%飞马青岛的股权注入1169,因此1169拥有飞马香港100%的股权与飞马青岛49%的股权;而海尔集团获取1169股权比例为22%;
3、2002年10月,海尔集团将其飞马青岛剩余15.5%的股权注入1169,使海尔集团在1169的股权提高至29.9%;
4、2005年1月,海尔集团将其飞马青岛剩余35.5%的股权与其下洗衣机的大部分资产注入1169,注资完成后集团控股1169比例为50.3%;
5、2005年2月,海尔中建更名为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后直至目前,海尔集团持有1169股权比例为50.3%。
海尔是中国的品牌吗?
总体评价:Android系统,四核手机,屏幕尺寸够大,浏览、观看视频方便,不过单手操作不便,支持双卡,而且售价较低,性价比不错。屏幕成像:屏幕尺寸够大,浏览网页、查看时均十分方便,而且qHD级的屏幕,显示效果也还算清晰,视觉体验较为不错。
拍摄效果:作为一款百元级的四核手机,该机的摄像头配置仅为时下较低水准。用作备用机使时,可做应急之用,但难当大任。
电池续航:作为一款百元级四核智能手机,该机却配备了千元级四核手机的电池,电池容量较大,而且支持更换,保证了用户较长时间的续航体验。
反应速度:内在配置达到了中低端水准,保证了手机的拥有一定的流畅性。不过相比同类产品,以及高端产品,该机反应速度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海尔是中国的品牌。海尔商标的演变是海尔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见证。海尔的故事,就是一部中国企业商标创业史。
1985年,海尔创业刚起步时,电冰箱生产技术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代“四星级”电冰箱,当时双方签订的合同规定,为体现双方合作,海尔可在德国商标上加注厂址在青岛。
扩展资料:
多年来,海尔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记住对社会的回馈,也一直把关注社会进步、帮助弱势群体作为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用高度的企业责任感为国内企业做出了表率。海尔在扶贫、救灾、助残、教育、体育等方面做出积极的投入。
海尔从1995年海尔援建第一所希望小学,从而拉开了海尔在全国贫困地区援建希望小学的序幕。据统计海尔用于希望工程方面的捐款、捐物共计5083万元,援建希望学校的总数将达到165所(1所希望小学,1所希望中学)。
百度百科-海尔
人民网-海尔集团社会责任简介
好了,今天关于“海尔手机是哪一年生产的”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海尔手机是哪一年生产的”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